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编者絮语
小城镇——我们的责任、我们的领域、我们的梦想
杨一帆
2021, 39(1): 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1
摘要:

小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约有1.8亿人生活在 1.8 万个小城镇,占城镇总人口的22.2%,同时小城镇还承担着为 5.8 亿乡村人口服务的功能。规 划和建设好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建设者责任的当然之所在。

小城镇是亟需研究和探索的规划建设学术领域。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仅其定义就是规划学术界争议最大的术语概念之一,需要我们去填补的研究空白甚为广阔,而这 种处于城乡两大领域“之间”的状态,正是学术研究的奇妙之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9〕 18号) 中要求“国家、省、市 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 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尚没有国家统一的要求,亟需展开乡镇一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指南的研究。学 术界在小城镇规划建设领域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在新时代和新型城镇化目标指引下,面临新一轮总结、提炼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难得机遇。在这个领域,我们面对的是最复杂的自 然地理约束、 最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 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最需要拯救的丰富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化宝藏、 最广阔分布的人居聚落、 最激烈的人地发展矛盾、 最需要整治的国 土空间、 最需要关注的人民和社区。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最需要思想、理念、机制、方法、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最需要知识的生产及其转化。

小城镇是世界共通的人居梦想的集中体现。 一百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鼻祖霍华德在其《明日的田园城市》 一书中提出理想城市模型的三磁极理论——“城市”“乡村” 及“城市—乡村” 。 其中他提出的一座占地6000英亩(约24平方公里) 、 建成区约1000英亩(约4平方公里) 、 城市人口约30000、 乡村人口约2000的理想城市模型——田园城市, 就是规划界最为著名的一座梦想中的小城镇。小城镇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既得城市之便、 又得乡村之美的人居梦想, 当然也是“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与方法研究
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研究
赵毅, 李弘正
2021, 39(1): 5-15,3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2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近二十年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山地城镇研究热点与演进
叶丹, 蒋希冀, 俞屹东
2021, 39(1): 16-2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3
摘要:
山地城镇是城乡规划领域中关注的一类重要对象,国内已积累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但缺乏综述研究。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开展2000-2020年城乡规划领域的山地城镇研究的计量分析。通过对发文数量、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演进、研究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梳理分析发现:(1)相关研究热度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但复合化的合作网络并未形成;(2)学科融合特征明显,研究热点愈发细致和多元;(3)研究内容聚焦在山地城镇的规划理论建构、与新理念和新政策的融合、规划与设计实践三个方面,反映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未来研究有必要从相关理论细化、更多元理念融入、新数据与技术运用,以及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探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艾玉红, 董文, 吴思, 高翔
2021, 39(1): 24-3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4
摘要:
底线约束和指标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中的核心问题,科学、严谨地对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是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边界的前置条件,是进行村庄规划的必要前提。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核心管控的约束性指标是通过总量控制和层层分解进行传导的,本文以此作为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对乡村建设用地规模的总量进行控制,然后基于村庄发展潜力,结合村庄现状建设用地规模,构建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权重的函数,使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合理地分解到各村。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村庄规划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讨
刘扬, 吕佳
2021, 39(1): 32-3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5
摘要:
在首都发展进入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发展方式深度转变、城乡一体持续融合新阶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要实践。村庄地区作为北京市复杂的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国土空间。本文以北京市村庄规划为例,立足首都“大城市大京郊”的城乡地域空间差异,重新认知土地综合整治的本质和功能,探索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方向。认为应在北京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框架下,聚焦土地综合整治更广阔的外延内涵。重点从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位统筹、强调刚性传导和底线管控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以全要素统筹推进村庄“三生空间”优化提升四个方面,提出适应首都村庄地区现实发展情况、并适应新发展阶段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策。
文化保护与传承
既有村落保护利用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西大庄科村为例
宋词, 苏童, 窦通, 王源, 李广林, 苏彤彤
2021, 39(1): 38-4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6
摘要:
村落作为较原始的群居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推进了宗族血脉的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在营造方式和生活模式中是人类居住的源头和根据地。但是目前对村落保护研究工作更多是侧重于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而作为乡村社会结构的载体,村落还有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区别于“传统村落”,对于“既有村落”的保护利用研究是本文的侧重点和创新点。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既有村落”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参照国内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引入村落社会人文类评价指标,构建出既有村落保护利用的评价体系;最后,本文以2022年冬奥会北京延庆赛区西大庄科村为实证案例,应用构建的评价体系,提出西大庄科既有村落保护利用价值和改造策略方向。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设计和路径——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
邵秀英, 李昭阳, 王向东
2021, 39(1): 48-55.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7
摘要:
传统村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有乡村文化“活化石”之称。面对传统村落的逐渐衰落乃至消失,近年来,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保护受到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目前数字化保护手段多以博物馆、网站等陈列、展示为主,难以满足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从功能分布、数据结构、模块构建、技术支持及实施主体等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和路径,同时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平台构建与功能拓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传统村落遗产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土楼内部空间功能演变分析——以福建永定洪坑村为例
林珍, 林翔
2021, 39(1): 56-63,9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8
摘要: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将福建土楼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随着旅游的发展,土楼的内部功能不断变化,对遗产保护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探究土楼内部空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功能演变,可以更好地掌握土楼未来演化趋势,并为福建土楼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分析,将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土楼内部空间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演变类型分为三类,即传统居民居住型、居民与游客共生型和服务游客需求型,分别对这三种类型的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主要造成其内部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即政策因素和产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土楼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空间规划与设计
“生态-生产-时节”耦合下湖淀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路径初探——以雄安新区圈头乡为例
刘昱杉, 丁小雨, 程丽圆, 高源, 陈晓东
2021, 39(1): 64-7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9
摘要:
本文因循中国传统“时节”中顺天应时、因时利节的思想,从“生态”和“生产”两条线索出发,探索了在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效应的生态敏感地区内,依据生态活动的时节变化规律对生态空间进行分时弹性管控,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生产活动、限定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空间内部随时节转换的普适性框架。分时弹性管控拓展了生态空间的管控方法,同时分时的产业活动管理避免了对生产活动“一刀切”的极端保护结果,提供了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圈头乡为例进行应用,从生态管控和产业落实两方面落实,为同类型乡村生态、生产空间管控提供新思路。
沙特空间规划体系解读及对我国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李晓, 刘闯, 王庆峰, 林山红
2021, 39(1): 74-8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11
摘要:
此文以沙特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规划体系的主要特征,发现其规划行政体系表现为王室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化特征,规划法规体系充分体现了宗教对国家管理的影响。其“国家空间战略-区域规划-地方规划-详细规划”的四级规划技术体系及主要内容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较为类似:国家空间战略是指导沙特整个国家空间发展的最高战略;区域规划是地区的统筹规划,偏战略性;地方规划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内容偏向实施性;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的建设布局,直接用于指导具体建设行为。在对沙特四级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展开分析之后,发现其地方规划特色鲜明、实施效果良好,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市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路进行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近郊村庄精明收缩规划实践探索——以宁波市永旺村为例
何光环, 唐古拉, 李本智
2021, 39(1): 83-9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12
摘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长期存在“城市人增地更增,农村人减地不减”的现象。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面临资源要素约束加强和发展标准全面提升的双重压力,精明收缩成为未来村庄发展的一种趋势。收缩型村庄存在不同的类型,城市近郊地区是约束收缩型村庄主要的分布地,这类村庄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但由于受到土地、环境、景观、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约束,只能在现有的、甚至更小的发展空间内实现转型发展。在国土空间体系下,精明收缩的村庄规划应从以往片面的关注建设空间转变到关注全域空间,不仅要提升建设空间的品质,更要挖掘农业空间的价值,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多元方式运作、盘活存量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出台保障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等手段,低成本、低阻力地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走出一条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之路。
转型时期兵团戍边城镇(市)的建设特征、挑战和规划应对——新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案例
马小晶, 李雯骐
2021, 39(1): 91-9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13
摘要:
在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兵团戍边城镇(市) “小城不小” ,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对兵团城镇(市)在城镇规模、产业经济、发展动力、城市建设、城镇管理等方面特征问题的解析,剖析了兵团在“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过程中,规划建设要兼顾基本使命和发展要求,稳固边境人口活力、强化内生驱动产业、重视空间品质,以及突出兵地融合协调治理;提出了新时期编制兵团新镇(城)规划在理念性、整体性和行动性上要与时俱进、整体统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规划实践,提出相对均衡的城镇空间格局、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模式、内外力双驱的产业体系、人本导向的精致规划、互补发展的兵地融合、面向实施的行动框架等规划策略,以期能为转型发展时期的兵团城镇(市)的规划编制提供研究借鉴。
生态景观与风貌
乡土景观视角下城镇特色风貌规划研究——以新疆库尔德宁镇为例
龙彬, 彭一男, 宋正江, 袁一博
2021, 39(1): 100-10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14
摘要:
乡土景观理论是一种研究城镇风貌总体特征、构成要素、特色塑造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城镇风貌视为一类乡土景观,首先对城镇风貌、乡土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论述;其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巩留县库尔德宁镇为例,分析了其自然、聚落、人文等方面乡土景观特征;最后从三个方面十个类别针对性提出了特色城镇风貌营造策略。以期为库尔德宁镇乡土景观培育和特色风貌塑造提供资料及规划思路,并为小城镇风貌规划提供借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乡村道路雨洪管理及景观优化研究——以冀南地区为例
贾世桢, 孟祥彬
2021, 39(1): 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15
摘要:
本文对比冀南地区传统乡村道路建设的排水处理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洪资源化利用措施,结合正在进行的绿色村镇建设,提出将新的雨洪管理模式及相关技术引入乡村道路建设。介绍了将海绵城市理念与乡村振兴建设结合,优化冀南地区乡村道路排水设计的同时改进景观设计的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具体可实施技术方式及理论验证。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乡村道路及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同时应用“海绵城市”及其相关理论。
行业资讯
地方动态
2021, 39(1): 115-116.
摘要:
海外简讯
2021, 39(1): 117-119.
摘要:
学会协会动态
2021, 39(1): 120-12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