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我们的责任、我们的领域、我们的梦想
-
摘要:
小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约有1.8亿人生活在 1.8 万个小城镇,占城镇总人口的22.2%,同时小城镇还承担着为 5.8 亿乡村人口服务的功能。规 划和建设好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建设者责任的当然之所在。
小城镇是亟需研究和探索的规划建设学术领域。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仅其定义就是规划学术界争议最大的术语概念之一,需要我们去填补的研究空白甚为广阔,而这 种处于城乡两大领域“之间”的状态,正是学术研究的奇妙之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9〕 18号) 中要求“国家、省、市 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 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尚没有国家统一的要求,亟需展开乡镇一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指南的研究。学 术界在小城镇规划建设领域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在新时代和新型城镇化目标指引下,面临新一轮总结、提炼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难得机遇。在这个领域,我们面对的是最复杂的自 然地理约束、 最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 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最需要拯救的丰富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化宝藏、 最广阔分布的人居聚落、 最激烈的人地发展矛盾、 最需要整治的国 土空间、 最需要关注的人民和社区。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最需要思想、理念、机制、方法、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最需要知识的生产及其转化。
小城镇是世界共通的人居梦想的集中体现。 一百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鼻祖霍华德在其《明日的田园城市》 一书中提出理想城市模型的三磁极理论——“城市”“乡村” 及“城市—乡村” 。 其中他提出的一座占地6000英亩(约24平方公里) 、 建成区约1000英亩(约4平方公里) 、 城市人口约30000、 乡村人口约2000的理想城市模型——田园城市, 就是规划界最为著名的一座梦想中的小城镇。小城镇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既得城市之便、 又得乡村之美的人居梦想, 当然也是“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