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0卷  第9期

编者絮语
县域村镇空间规划的方法体系与路径探索
曹广忠, 刘涛
2022, 40(9): 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1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县域小城镇和村庄的发展建设亟需空间规划的有效引导,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也要求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村镇普遍开展村镇规划。然而,我国的城乡规划技术体系形成于以工业化和城市快速发展为重点的时代背景下,有关村镇发展的内容针对性不够、指导性不强。新时期村镇空间发展呈现出收缩与扩张并存、“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城乡功能一体化、村镇间联系网络化等新现象和新需求,传统规划技术方法在村镇地区的基础数据收集、微观尺度分析、分类空间指引、规划成本控制等方面难以有效应对,要求村镇空间规划在分析评价科学化、空间优化智能化、策略路径多元化等方面持续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针对我国村镇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和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功能提升规划技术研发”(编号: 2018YFD1100800)致力于研发县域村镇发展潜力评价、规模结构优化、整体功能提升、空间扩展模拟和智能决策管控平台等关键技术,为县域村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小城镇建设》杂志策划了两期专题,集中展示项目成果。其中,首期“新时期县域村镇发展与空间优化·专题”已于2021年第12期出版。本期“新时期县域村镇空间分析方法与优化路径·专题”着眼于村镇空间的分析评价方法和时空演化模拟技术,探索空间格局优化和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刊登的8篇文章基于多源异构的时空数据和多学科的理论方法,通过村镇空间布局优化和协调发展的路径设计、村镇空间扩展的适宜性评价与时空模拟、村镇空间形成演化的驱动机制探究等方面的技术融合与创新,探索形成县域村镇空间规划的全流程技术方法体系和实施路径。希望本期专题对学界同仁和规划同行有所启发,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对村镇空间优化与功能提升问题的关注,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宜居村镇建设。

新时期县域村镇空间分析方法与优化路径·专题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与农业空间布局多尺度协调的路径探索
缪杨兵, 杨奕人, 李晓晖, 彭荣熙
2022, 40(9): 5-1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2
摘要:

协调城镇和农业空间布局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难点,这也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城镇与农业空间的关系,认为两者并非矛盾对立,而是一直都有相互协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布局协调的主要措施和路径,包括宏观尺度的结构优化、中观尺度的肌理融合和微观尺度的景观渗透等,并结合苏州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进行了阐释。

基于POI数据的县域功能布局指标体系与模式识别——以新泰市为例
彭荣熙, 刘涛
2022, 40(9): 13-2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3
摘要:

识别不同功能在县域镇村体系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合理安排各类功能空间布局、促进国土空间优化规划的科学基础。本文建立了由等级、序列和聚散等三维特征构成的县域功能布局模式表征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基于2020年高德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对各类功能在国土空间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沃德聚类法识别出了向心集聚遍在型、等级分布型、强中心遍在型、城区集聚型四种不同的功能布局模式。本文为国土空间规划智能化转型中的新兴数据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基于FLUS的雅安多情景国土空间演变模拟与布局优化
杜雯, 陈桑, 郭凯睿
2022, 40(9): 21-2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4
摘要:

基于四川省雅安市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和发展政策,本文利用改进的Markov模型和FLUS模型进行耦合,从数量规模和空间布局两个维度模拟了生态约束的历史发展情景、经济快速发展情景两种情景下的国土空间演变趋势,并预测了2035年雅安国土空间利用规模、空间布局。从规模上识别雅安各区为城镇扩张主导型—城镇产业协同主导型—村庄扩张主导型三类演变模式,空间上识别各区县整体集聚—组团分散的空间格局,并通过情景对比提出规模范围约束、布局冲突识别、空间格局引导等优化策略。

产业主导的村镇空间扩展分析——基于SLEUTH模型的模拟研究
顾宗倪, 罗小龙, 钱爽
2022, 40(9): 30-3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5
摘要:

本文基于SLEUTH模型,运用场景分析,通过采集遥感数据与网络开放数据对以产业主导的半城镇化地区的村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为例,基于1988、1999、2010和2016年四个时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历年的企业数据,模拟对比了只基于传统村镇空间数据的村镇空间扩展与加入了产业因素的村镇空间扩展。同时,对比了不同企业规模情景下的村镇空间扩展变化。研究表明,在与实际历史数据校核后,加入了产业要素的村镇空间扩展模拟结果的精度要优于只基于传统村镇空间数据的结果,因为前者的精校准和终校准阶段Lee-Sallee指数及Compare指数都较高。由此可见,加入产业因素的村镇扩展模拟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半城镇化地区村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考虑不同企业规模时,加入小型企业的村镇空间模拟精度最低,而加入大型企业的村镇空间模拟精度指数最高。大型企业对于村镇的空间扩展影响力最强,而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力逐渐降低。通过将SLEUTH模型引入到半城镇化地区村镇空间扩展模拟研究中,能够丰富以产业主导的村镇空间扩展模拟研究。

丘岗区县域村镇空间扩展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冲突分析——以株洲市渌口区为例
刘玉安, 张旺, 蒋沙沙
2022, 40(9): 38-45.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6
摘要: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和助力乡村振兴,文章以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为例,从自然地理、社会人文两大要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开展县域村镇空间扩展适宜性评价研究,并基于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冲突空间,评估区域建设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结果表明:渌口区村镇空间扩展适宜性差异显著,不同等级的空间集散特征差异较大;村镇空间扩展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32.46km2、313.41km2、398.05km2、325.94km2和160.14km2;各镇空间扩展适宜性差异明显。冲突空间主要分布于北部城镇化发展区及东南部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空间冲突强度从南到北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各个镇冲突空间差异显著。

城乡关系视角下的耕地撂荒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以新泰市为例
邱婴芝, 彭荣熙, 曹广忠
2022, 40(9): 46-5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7
摘要:

识别耕地撂荒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制定耕地保护策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村居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在村镇尺度上分析了山东省新泰市耕地撂荒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区耕地撂荒的程度远远大于镇区和村庄,且到城区的距离越近,耕地被撂荒的程度越高;回归模型证明市场和道路的可达性越高,耕地撂荒率越高,但这一结论仅针对高等级的市场和道路有效。该结论表明村庄的耕地生产功能受城市化的影响显著,城市的非农就业市场及周边耕地的机会成本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鼓励耕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县域村镇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新泰市为例
卓云霞, 刘涛, 王演习
2022, 40(9): 55-6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8
摘要:

识别县域村镇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服务业布局优化和水平提升,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村居问卷调查数据,刻画了村镇服务业的等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探究了村镇服务业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泰市服务业分布的非均衡特征表现在等级和空间两个维度,在等级结构上表现为规模等级越高村居数量越少的金字塔形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核—两带—多点”的集聚特征。人口规模、工业发展水平等市场需求因素及行政等级和宗族网络等制度文化因素在村镇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交通区位条件的影响则相对有限。文章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保障乡村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求的政策建议。

大都市区旅游山村聚落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北京莲花池村的院落尺度分析
蔡蓓蕾, 王茂军
2022, 40(9): 62-6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09
摘要:

乡村聚落是乡土社会的发源地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聚落空间演化是乡村人口、产业、社会结构变迁的表征。文章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莲花池村为例,分析了旅游山村的聚落空间演进过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聚落规模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建筑景观分异是使用群体和使用目的外化;聚落空间功能分区的形成是群体矛盾和生活、生产矛盾自我调节的结果;聚落空间演化受市场需求驱动、内外资本操纵、政府调控的综合影响。

绿色低碳村镇
京津冀县域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时空耦合及规划响应
曾鹏, 刘锦洋
2022, 40(9): 70-7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0
摘要:

面对“双碳”目标下的减碳紧约束,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本文基于京津冀149个一般区县单元面板数据集,构建测度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集聚特征和耦合协调度分异。进而借助时间轨迹分析将时空耦合结果进行转化并实现地域分工落位,以此划分协调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提升区、潜力发展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区4类发展分区。最后,就以上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分区提出针对性规划响应机制。以期为京津冀县域推进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态景观与风貌
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区景观规划研究——以山东彭庄煤矿田园综合体为例
魏云琦, 张媛, 郭湧, 邹永东
2022, 40(9): 79-8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1
摘要:

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区浪费土地资源,并造成耕地破坏,阻碍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倒逼受害地区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基于田园综合体理念,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地形塑造湖体及其生态环境,并整合其他资源实现多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实施顺应采煤沉陷发展规律和当地土地情况,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并明确开发建设方向的技术。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彭庄煤矿采煤沉陷区为例,研究其田园综合体产业及空间结构,构建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场地未来宜农、宜园、宜牧、宜水产养殖、可建设五个开发建设复垦方向,为未来该地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出分区布局方案,实现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区的产业转型和土地资源再利用。

乡村景观演化特征及其干预因素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为例
王晨哲, 翁达来, 符海月
2022, 40(9): 89-9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2
摘要:

探讨乡村景观的演化特征与干预因素对引导乡村景观与资源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建立基于视觉感受的乡村景观类型框架,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乡村景观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分析不同干预因素与其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洪蓝镇全域乡村景观多样性下降态势减缓,均匀性指数呈微弱下降态势,优势度呈小幅上升趋势,具体到各村则景观演化方向各异;环境整治支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和耕地流转程度是促使乡村景观发生演化的显著因素,政府补贴相关因素影响较弱等。

调查者说
宁波传统聚居方式与宗族组织——基于海曙区章水镇蜜岩村的调研
周易知
2022, 40(9): 中插页-中插页.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3
摘要:
乡村振兴
县域乡村建设实践研究——以江苏省S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
刘爽, 王灿, 陈晨
2022, 40(9): 97-10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4
摘要:

由于乡村发展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主导的规划与实施是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模式,但对于政府主导与规划引领如何快速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实施机制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以江苏省S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对县域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总结了政府主导型乡村建设在规划实施方面的十条经验做法:即“规划引领”下的五大技术经验和“政府主导”下的五大管理经验。本文认为,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是做好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创新规划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是保证乡村规划顺利推进实施的关键;加强特色产业培育、构建乡村多元治理模式、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经营模式创新也是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规划系统本身也需要做出变革,即从蓝图规划走向实施规划,从物质性规划走向参与式规划,从村庄建设规划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规划。

新发展格局中乡村民宿配套政策研究
冯巧玲, 谭剑
2022, 40(9): 105-110,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5
摘要:

在当前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互促进的旅游业新发展格局中,乡村民宿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在研究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大陆各地乡村民宿配套政策,发现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从生产要素、运营流程出发,结合经营用房要求、财政金融扶持、人才保障体系、开办审批流程、行业合作集聚、产品质量监管六个方面构建乡村民宿配套政策体系,并就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社会有机体理论视角下的县域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方法研究
张文君, 陈丹良, 张大玉
2022, 40(9): 111-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9.016
摘要:

传统村落是在一定的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地域背景下演变而形成的,其承载着鲜活的生产智慧、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宝贵的活态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亟需建立整体性保护发展理念。社会有机体是探讨社会各环节运行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以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角,提出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方法,探索县域范围内多个传统村落的系统性、协同性保护发展框架和路径,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为例,从整体保护、资源整合、激活内生动力形成村落品牌文化群等方面为县域传统村落集群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行业资讯
国家部委动态
2022, 40(9): 120-12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