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家庭视角下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为例

林伟鹏 吴萍 李春蕾 程亮

林伟鹏, 吴萍, 李春蕾, 程亮. 家庭视角下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3): 85-91,11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03.011
引用本文: 林伟鹏, 吴萍, 李春蕾, 程亮. 家庭视角下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3): 85-91,11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03.011
LIN Weipeng, WU Ping, LI Chunlei, CHENG Liang. The Micro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from Family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3): 85-91,11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03.011
Citation: LIN Weipeng, WU Ping, LI Chunlei, CHENG Liang. The Micro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from Family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3): 85-91,11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03.011

家庭视角下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03.011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县域单元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非均衡分异机制研究”(编号:21CSHJ1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工业用地空间配置对策研究”(编号:2022RKY0400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林伟鹏,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吴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春蕾,山东建大和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程亮,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

    程亮,20367@sdjzu.edu.cn

  • 中图分类号: F323.6

The Micro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from Family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 摘要: 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涉及乡村家庭伦理与经济行为两个难以统筹协调的范畴。文章基于乡村家庭所内含的经济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三重价值体系,建构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家庭适应性调适逻辑框架,从个体、家庭与空间三个维度剖析了城市边缘区7个样本村的家庭非农转移就业特征。研究发现,在乡村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趋势下,非农转移就业日趋年轻化,且具有清晰的年龄结构转换特征;以核心家庭为载体的劳务打工仍为主导转移途径;在城市边缘区城乡职住网络化格局中形成清晰的近距乡镇职住生活圈;家庭视角下“个人—家庭”“农业—非农”“通勤—离乡”三大适应性均衡策略是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元分化的内在逻辑。纳入家庭价值体系的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有助于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人才振兴等政策的制定与精准施策提供有益借鉴。
  • [1] 许晓红.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个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6-12.
    [2] 刘金林, 马静. 推普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理及效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11):137-144.
    [3] 黄亚平, 陈瞻, 谢来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J]. 小城镇建设,2012,30(2):41-45.doi:10.3969/j.issn. 1006-3862.2011.08.003.
    [4] 罗震东, 夏璐, 耿磊. 家庭视角乡村人口城镇化迁居决策特征与机制——基于武汉的调研[J]. 城市规划,2016,40(7):38- 47,56.
    [5] 何微微, 胡小平. 代际差异视域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动因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7(9):3-9.
    [6] 周书琼, 魏开, 黄幸. 家庭城镇化理论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2020(10):98-103.
    [7] 吴晓华, 张克克. 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国城乡人口流动问题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9(3):5-13.
    [8] 孙俊芳, 鲍玥, 颜文廷.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制度环境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基于江苏省597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 西部论坛,2019,29(4):88-96.
    [9] 陈明慧, 王华丽. 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和静县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2022,28(5):49-53.
    [10] 杜鑫, 樊士德, 王轶. 中国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理论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35(1):84-92.
    [11] 韩家彬, 刘淑云. 土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来自CHARLS的证据[J]. 人口与经济,2019(5):41-52.
    [12] 许晓红.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13] 林伟鹏. 制度变迁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D]. 上海:同济大学,2019.
    [14] 黄宗智.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J]. 开放时代,2011(5):82-105.
    [15] 杨静慧.家庭结构调适: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策略实践[J]. 学术界,2017(9):167-175,328.
    [16] 夏璐. 分工与优先次序——家庭视角下的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解释[J]. 城市规划,2015,39(10):66-74.
    [17] 贺雪峰. 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J]. 开放时代,2008(3):51-58.
    [18] 邹琼. 南村的实践——全球化进程中的珠江三角洲乡村变迁研究[D]. 广州:中山大学,2010.
    [19] 刘谨."道义小农"抑或"理性小农":农民家庭策略分析——以安徽园村为研究个案[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20] 任正委, 任远. 返乡劳动力的再迁移意愿和再迁移方向选择[J]. 西北人口,2022,43(1):25-37.
    [21] 赵燕. 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8-10,2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4-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