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数字乡村背景下村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长乐坪镇为例

饶宇轩 陈铭 牟玲利

饶宇轩, 陈铭, 牟玲利. 数字乡村背景下村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长乐坪镇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8): 17-2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4
引用本文: 饶宇轩, 陈铭, 牟玲利. 数字乡村背景下村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长乐坪镇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8): 17-2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4
RAO Yuxuan, CHEN Ming, MOU Lingli.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Villages: Taking Changleping Tow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8): 17-2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4
Citation: RAO Yuxuan, CHEN Ming, MOU Lingli.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Villages: Taking Changleping Tow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8): 17-2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4

数字乡村背景下村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长乐坪镇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4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川西林盘乡土景观基因识别、图谱构建及保护传承研究”(编号:215206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饶宇轩,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铭,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城乡人居环境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牟玲利,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陈铭,CM-1966@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Villages: Taking Changleping Tow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摘要: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村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文章将村庄协同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探析村庄协同发展与数字乡村之间的关联影响,发现数字经济在提升村庄活力的同时,导致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不相适应。为应对新时期村庄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乡村振兴试验区的规划实践,提出强化大小并重、虚实结合的产业要素协同,突出区域集聚、连锁分布的服务设施协同,以及推进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多村治理协同,以期为数字乡村背景下村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1] 李晓军,郭雨露,何微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探索——以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3):38-45,53.
    [2] 罗震东.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J].城市规划,2020,44(3):9-16,83.
    [3] 罗震东,项婧怡.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J].城市规划,2019,43(10):29-36.
    [4] 刘凌云,陶德凯,杨晨.田园综合体规划协同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8,34(8):12-17.
    [5] 郑圣峰.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山地城乡空间协同发展论[D].重庆:重庆大学,2017.
    [6] 祝春敏,张衔春,单卓然,等.新时期我国协同规划的理论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3,29(12):5-11.
    [7] 徐克明.高铁时代下的苏州高铁新城协同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8] 施筱雯.转型时期协同视角下浙江省乡村规划策略探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9] 阮宇超.资源导向下珠三角外围地区乡村集群化发展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10] 张奕,邓巍.古村落集群的文化机制分析——以沁河古村落集群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1047-1055.
    [11] 叶红.珠三角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12] 华晨,高宁,乔治·阿勒特.从村庄建设到地区发展——乡村集群发展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42(3):131-138.
    [13] 田跃,钱志洪.基于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服务业发展对策[J].中国商论,2015(23):150-152.
    [14] 赵万民,冯矛,李雅兰.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共享配置方法[J].规划师,2017,33(3):78-83.
    [15] 田健,曾穗平.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系统风险评估与韧性格局重构——以天津市西郊乡村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 2021,45(10):19-30,58.
    [16] 彭维锋.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2-27.
    [17] 陈文涛,罗震东.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分工与集聚——基于淘宝村与专业市场互动机制的空间经济学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57(2):65-78,158-159.
    [18] 毛茗,罗震东,兰菁."流乡村"理念下边远乡村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以贵州省石阡县楼上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1):19-25.
    [19] 李晓华.新工业革命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1-10.
    [20] 毛丽丽,任绍斌,姚瑾凡.数字经济时代流乡村的类型及发展路径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233-245.
    [21] 杨思,李郇,魏宗财,等."互联网+"时代淘宝村的空间变迁与重构[J].规划师,2016,32(5):117-123.
    [22] 刘少杰.网络社会的时空扩展、时空矛盾与社会治理[J].社会科学战线,2016(11):197-203.
    [23] 叶红,唐双,彭月洋,等.城乡等值: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新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21(3):44-49.
    [24] 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25] 崔元培,魏子鲲,薛庆林."十四五"时期乡村数字化治理创新逻辑与取向[J].宁夏社会科学,2022(1):103-110.
    [26] 何阳,汤志伟.迈向技术型自治: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的"三化"变革[J].宁夏社会科学,2021(6):71-79.
    [27] 李依浓,李洋."整合性发展"框架内的乡村数字化实践——以德国北威州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21,36(4):126-136.
    [28] 王灿灿.多村兼并治理的区域化联村模式探索——以浙江省X市的农村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48-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1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4-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