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空间集聚”到“要素支撑”:村庄规划的思路转变与空间应对——以陆逊湖村为例

郑有旭 谭江迪 谢来荣 黄亚平

郑有旭, 谭江迪, 谢来荣, 黄亚平. “空间集聚”到“要素支撑”:村庄规划的思路转变与空间应对——以陆逊湖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6): 69-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6.010
引用本文: 郑有旭, 谭江迪, 谢来荣, 黄亚平. “空间集聚”到“要素支撑”:村庄规划的思路转变与空间应对——以陆逊湖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6): 69-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6.010
ZHENG Youxu, TAN Jiangdi, XIE Lairong, HUANG Yap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to ‘Facilities Support’: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Ideas and Space Response: Taking Luxunhu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6): 69-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6.010
Citation: ZHENG Youxu, TAN Jiangdi, XIE Lairong, HUANG Yap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to ‘Facilities Support’: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Ideas and Space Response: Taking Luxunhu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6): 69-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6.010

“空间集聚”到“要素支撑”:村庄规划的思路转变与空间应对——以陆逊湖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6.010
基金项目: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资助“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规划支持关键技术”(编号:2020B0202010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郑有旭,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谭江迪,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谢来荣,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注册城乡规划师。

    黄亚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

    谭江迪,jtan175@aucklanduni.ac.nz。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Spatial Agglomeration' to ‘Facilities Support’: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Ideas and Space Response: Taking Luxunhu Village as an Example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革新,农业要素在城乡流空间中的互联互动日益缩小了地理区位劣势的影响力,乡村发展从物质空间集聚到非物质空间集聚的过程为乡村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辨析了传统乡村规划的内涵,认为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的特征:(1)结构体系层级化;(2)用地布局集中化;(3)经济产业集聚化。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三种乡村规划转变思路:(1)扁平化的网络体系;(2)解聚逻辑的用地布局;(3)设施支撑的地域联系。最后通过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赤马港街道陆逊湖村庄规划的实践案例,提出以实践基地为特色的人口跨地域流动、以村民意愿为主体的新旧居民点迁并、以过境道路为依托的城乡物联网支撑的规划思路,探索新时代新思维下乡村规划的空间应对。
  • [1]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 康字,盛静梅.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产品流通溯源路径研究——基于区块链的视角[J].中国市场,2020(17):6-8.
    [3]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4]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5] 何灵聪.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J].规划师,2012,28(5):5-9.
    [6] 耿虹,乔晶,吕宁兴.大城市周边镇村关系层级解构的特征、风险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8(9):74-82.
    [7] 危小建,肖展春,侯贺平,等.基于复杂网络的辽宁省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8):236-244.
    [8] 宿瑞,王成,唐宁,等.区域镇村社区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688-697.
    [9] 覃永晖,彭保发,王晶.网络形镇村体系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7):84-90.
    [10] 陆希刚.从农村居民意愿看"迁村并点"中的利益博弈[J].城市规划学刊,2008(2):45-48.
    [11] 张立,何莲.村民和政府视角审视镇村布局规划及延伸探讨——基于苏中地区X镇的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7,41(1):55-62.
    [12] 李红波,胡晓亮,张小林,等.乡村空间辨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591-600.
    [13] 葛丹东,华晨.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9(6):60-67.
    [14] 张敏,顾朝林.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4):482-486.
    [15]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16] 沈丽珍,顾朝林.区域流动空间整合与全球城市网络构建[J].地理科学,2009,29(6):787-793.
    [17] 陈宏伟,张京祥.解读淘宝村:流空间驱动下的乡村发展转型[J].城市规划,2018,42(9):97-105.
    [18] 罗震东.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J].城市规划,2020,44(3):9-16,83.
    [19]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8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1-17
  • 刊出日期:  2022-06-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