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山西省明代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遗产廊道构建方法

李文璇 曹象明

李文璇, 曹象明.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山西省明代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遗产廊道构建方法[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1): 59-6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1.009
引用本文: 李文璇, 曹象明.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山西省明代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遗产廊道构建方法[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1): 59-6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1.009
LI Wenxuan, CAO Xiangm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eritage Corridor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long the Inner Great Wall in the Ming Dynasty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Suitability Analysis[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1): 59-6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1.009
Citation: LI Wenxuan, CAO Xiangm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eritage Corridor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long the Inner Great Wall in the Ming Dynasty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Suitability Analysis[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1): 59-6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1.009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山西省明代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遗产廊道构建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1.0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形态学视角下大遗址区活态遗址的保护发展机制与策略研究”(编号:5157845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文璇,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象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通讯作者:

    曹象明,cxm_62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eritage Corridor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long the Inner Great Wall in the Ming Dynasty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Suitability Analysis

  • 摘要: 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是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对明长城沿线大量的军事堡寨进行保护利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遗产廊道理念为指导,以山西省内长城沿线80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性分析为基础,以最小阻力模型方法(MCR)为途经,采用GIS方法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构建以传统聚落为保护对象的遗产廊道。在适应性分析中,遗产廊道阻力因子包括区域高程、地形坡度、道路交通和河流水系四个方面,通过对相关阻力因子进行分级,并对影响因子进行系数及权重赋值,可以得到山西省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图。总体来看,传统聚落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河流及盆地附近,适宜性较低的区域主要为高山丘陵。基于上述适宜性评价结果,利用ArcGIS10.5的Cost Path工具生成多段最短路径,模拟生成山西省内长城沿线传统聚落潜在的遗产廊道空间。最后在区域视角下提出遗产廊道保护策略,以期促进明长城沿线人居环境改善,并为本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方法与路径。
  • [1]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Z], 2019.
    [2] 王志芳, 孙鹏.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 中国园林, 2001, 27(5):86-89.
    [3] 李伟, 俞孔坚, 李迪华.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 城市问题, 2004(1):28-31, 54.
    [4] 单霁翔. 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 南方文物, 2006(3):2-5.
    [5] 朱强.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 北京:北京大学, 2007.
    [6] 信丽平, 姚亦锋. 南京城市西部遗产廊道规划[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2):35-38.
    [7] 王肖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8] 王磊. 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宽度和层次构建研究——以左云摩天岭长城段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时代, 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3:11.
    [9] 袁艳华, 徐建刚. 山地城市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 39(5):105-112.
    [10] 王艳霞. 榆林明长城旅游廊道总体发展思路及空间规划框架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11] 冯君明. 明长城遗产廊道构建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9.
    [12] 吴娟. 扬州古运河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1.
    [13] 林晗芷.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运河遗产廊道构建及茱萸湾段设计[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20.
    [14] 王影雪. 潇贺古道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学, 2020.
    [15] 鄢方卫, 杨效忠, 吕陈玲.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J]. 旅游学刊, 2017, 32(11):95-104.
    [16] 柯彬彬, 张镒. 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泉州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 2017(6):72-78.
    [17] 魏斌. 辽西遗产廊道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 2018.
    [18] 陈健飞, 刘卫民. 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 资源科学, 1999(4):74-77.
    [19] Yu Kongjian.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 36(1):1-17.
    [20] 王影雪. 潇贺古道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学, 2020.
    [21] 吴隽宇, 陈康富, 陈静文, 等.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 35(1):7-16.
    [22] 项清. 川藏茶马古道传统聚落景观廊道网络构建[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9.
    [23] 王聪聪.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普洱"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 2015.
    [24] 景爱. 长城[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8:176.
    [25] 何依, 邓巍, 李锦生, 等. 山西古村镇区域类型与集群式保护策略[J]. 城市规划, 2016, 40(2):85-9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