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局部搬迁模式下集中安置点规划布局及规划策略研究——以德峨村为例

陈硕 刘丽荣

陈硕, 刘丽荣. 局部搬迁模式下集中安置点规划布局及规划策略研究——以德峨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9): 34-4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9.006
引用本文: 陈硕, 刘丽荣. 局部搬迁模式下集中安置点规划布局及规划策略研究——以德峨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9): 34-4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9.006
CHEN Shuo, LIU Lirong. Study on the Planning Layout and Strategy of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Sites under the Mode of Local Village Relocation: Taking De'e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9): 34-4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9.006
Citation: CHEN Shuo, LIU Lirong. Study on the Planning Layout and Strategy of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Sites under the Mode of Local Village Relocation: Taking De'e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9): 34-4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9.006

局部搬迁模式下集中安置点规划布局及规划策略研究——以德峨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9.006
基金项目: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传统村落低碳规划引导——基于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思考”(编号:桂科能18-J-21-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硕,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丽荣,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

    刘丽荣,269366226@qq.com。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Study on the Planning Layout and Strategy of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Sites under the Mode of Local Village Relocation: Taking De'e Village as an Example

  • 摘要: 局部搬迁作为我国迁村并点型村落的一种发展模式,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随着迁村并点的深入推进,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规划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不符。研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已有搬迁实践,针对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集中安置点规模无法确定、集中安置点选址布局缺乏合理性的问题,提出规划策略。首先,从居民点现状条件出发,通过对村庄各居民点发展潜力分析,同时结合村庄重大战略项目布局,明确各居民点的类型,确定集中安置点的规模;其次,通过构建集中安置点选址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进行集中安置点选址分析,确定集中安置点的最佳位置;最后,在确定集中安置点的最佳规模和选址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德峨村集中安置点规划布局。以期实现规划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统一,迁并决策、规划布局相契合,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
  • [1] 师鑫雨, 吴松涛, 吕飞. 黑龙江省小城镇乡村迁村并点策略研究——以安达市太平庄镇为例[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 42(5):1-5.
    [2] 巴清虎. 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和田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 2019.
    [3] 张立, 何莲. 村民和政府视角审视镇村布局规划及延伸探讨——基于苏中地区X镇的案例研究[J]. 城市规划, 2017, 41(1):55-62.
    [4] 李琳, 冯长春, 王利伟.生态敏感区村庄布局规划方法——以潍坊峡山水源保护地为例[J]. 规划师, 2015, 31(4):117-122.
    [5] 何虹熳. 耕作半径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实证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4.
    [6] 于文远, 冯敏, 张桂花."迁村并点"实践的反思与追问[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07:5.
    [7] 胡纹, 何虹熳. 山地环境下耕作半径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实证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2):106-111.
    [8] 陈山山, 周忠学. 中心村选择中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2):16026-16029.
    [9] 武鹏, 宗跃光.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居民点空间合并对策——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五圣村为例[J]. 经济地理, 2008, 28(3):464-468.
    [10] 李建伟, 李海燕, 刘兴昌. 层次分析法在迁村并点中的应用——以西安市长安子午镇为例[J]. 规划师, 2004, 20(9):98-100.
    [11] 张军民, 佘丽敏, 吕杰, 等. 村庄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村镇体系规划——以青岛市旧店镇为例[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 18(3):34-38.
    [12] 陈有川, 王林申, 倪剑波. 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能力较强镇迁村并点规划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12, 30(7):67-71.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12.07.01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8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5-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