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

何熠琳 张立 李仁熙

何熠琳, 张立, 李仁熙.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0, 35(8): 52-6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08
引用本文: 何熠琳, 张立, 李仁熙.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0, 35(8): 52-6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08
HE Yilin, ZHANG Li, LEE Inhe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Image in Small Towns: Case Studies in Yantai City[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0, 35(8): 52-6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08
Citation: HE Yilin, ZHANG Li, LEE Inhe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Image in Small Towns: Case Studies in Yantai City[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0, 35(8): 52-6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08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乡村人居空间的差异性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编号:5187845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何熠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张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秘书长;李仁熙,韩国釜山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中图分类号: F29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Image in Small Towns: Case Studies in Yantai City

  • 摘要: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1] 赵晖, 等. 说清小城镇: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朱建达. 我国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小城镇空间发展形态与特征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2):140-145.
    [3]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方益萍, 何晓军,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张梦琦. 北京市城市意象调查及解析[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5] 顾朝林, 宋国臣.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 地理学报,2001,56(1):64-74.
    [6] 李雪铭, 李建宏.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 地理学报, 2006,61(8):809-817.
    [7] 熊奕铭. 长沙主城区城市意象元素与意象空间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2.
    [8] 杨宇亮, 李菁, 党安荣. 隐匿的世界:认知地图在村落文化景观研究中的应用[J]. 规划师,2015,31(2):102-106.
    [9] 范文艺. 旅游小城镇中心区空间意象与空间整合——以阳朔镇为例[J]. 旅游学刊,2010,25(12):53-57.
    [10] 夏静. 基于游客行为的大理旅游小城镇特色空间构建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6.
    [11] 李巍.民族地区旅游城镇意象空间结构整合优化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为例[J]. 冰川冻土,2013,35(1):240-248.
    [12] 冯健.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J]. 地理科学,2005,25(2):142-154.
    [13] 罗德成.城市设计视角下重庆山水城市意象塑造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2.
    [14] Donald Appleyard.Style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ing a City[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70,2(1):100-117.
    [15] 李仁熙, 张立, 刘载祐. 皖南古村落"场所空间"的"社会空间"涵义——基于居民认知图的研究方法[R],20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57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