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0卷  第7期

编者絮语
聚焦新时代新课题,把文章写在美丽乡村大地上
张晓玲
2022, 40(7): 1-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1
摘要:

浏览该期文章:【2022年07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中共中 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中国共产 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促进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初步形成,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 振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 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 差距,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 部环境日益复杂 严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稳住经济大盘、畅通城乡大循环、构建新发展 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各界学者共同探讨。随着 国际形势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乡村地区承担的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越来越大,如 何统筹好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与促进乡村地区振兴发展?我国人口即将 达峰,老龄化、少子化势 头日益显现,人口迁移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路 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扭转乡村颓势重构美丽家园?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 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村地区 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 点体系、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带动作用?在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如何盘活占 据全国建设用地“半壁江山”的农村建设用地、破解我国土地资源瓶颈?在工业化、城镇化的 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农 业多种功能、彰显乡村多元价值特别是乡土文化价值?这些都是推进乡 村振兴过程中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本期杂志刊登的文章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分别从小城镇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高质量 发展视角下特色农业小镇发展水平评价、农村居民点优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少数民族传 统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保护及利用等视角,进 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关键 技术研发和配套政策探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 富有启示、颇具价值的思路和参考。让我们共同携手,把文章写在美丽乡村大地上!

 

本刊编辑部主任:张爱华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1


调查研究
高度重视小城镇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荣西武
2022, 40(7): 5-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2
摘要:
基于小城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的贡献与作用,文章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客观地刻画了当今小城镇现状、问题及对国家重点战略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推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以期能为推动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国土空间优化启示
代雪玲, 何苑
2022, 40(7): 10-16,3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3 
摘要:
本文以甘肃省1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8—2018年人口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总体呈现河西地区高—陇东南地区低的分布格局,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并且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表现出中部地区>陇东南地区>河西地区的发展态势。(2)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空间格局相对稳定,聚集态势逐渐减弱,同时冷热点区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大致呈现出“西热东冷”的团块状聚集分布状态。(3)甘肃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共同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湖南特色农业小镇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姜招朋, 胡新良
2022, 40(7): 17-2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4
摘要:
“十四五”规划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谋划,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湖南特色农业小镇发展水平评价为研究目标,选取湖南省15个特色农业小镇为研究对象,构造6个一级指标与16个二级指标对湖南特色农业小镇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特色资源、农业科技创新、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和农业设施装备,各级指标的模糊结果皆为“一般”成分最大且接近于“良好”,湖南特色农业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目前处于较为令人满意的状态。灰色关联法的深入分析表明,各指标测度值的稳定区间为0.6~0.7,龙头企业为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最低为特色小镇开发规模,表明湖南特色农业小镇的发展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笔者建议综合推动湖南特色农业小镇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基础、内生动力、产业融合、发展环境四方面发力。
减量提质背景下北京城乡结合部乡镇发展路径研究
杨星月, 毛羽
2022, 40(7): 25-3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5 
摘要:
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传统的增量规划方法在减量提质的背景下难以为继,亟需探索出新的规划对策与实施路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乡镇是实现减量提质的前沿阵地与重要战场,但是由于减量任务艰巨,与之相关的社会矛盾强烈、政策措施不稳、实施路径不明等问题仍未有明确解决途径,其发展路径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围绕着北京市减量提质的原则目标,结合既有的实施案例,梳理总结城乡结合部乡镇发展的现实困境,以环境品质改善带动土地价值提升、全域统筹联动实现开发成本互补为主要发展思路,提出了生态修复、产业驱动、全域统筹、镇企联营等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减量规划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
王雅梅, 宋军阳
2022, 40(7): 31-3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6 
摘要:
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无序、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不少学者已经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结果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整合。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农村居民点优化理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优化模式五方面对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启示。
村镇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黄伟民, 宋庆滔, 郑俊, 吴珂, 裘知
2022, 40(7): 38-4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7 
摘要:
我国村镇地区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受灾时村镇地区往往遭受严重损失。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有的关于村镇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国家规范和研究成果,从防灾设施及规划、物资储备及调配、产业结构、人群特征、信息网络、治理水平、文化传统七个方面总结了村镇地区防灾减灾的特点,提出法治保障体系、规划与建设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灾害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灾后重建体系、技术协作体系八个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以期为村镇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基于生态感知的村镇社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
王洁宁, 宋姝瑶, 吴冰璐
2022, 40(7): 45-5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8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布局的推进,村镇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关注。分析研究村镇社区研究人员及村镇社区使用者的感知,对村镇社区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落实提供抓手。根据分类学逻辑实践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分类因子进行初选形成分类因子群,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和Q方法从村镇社区研究人员生态感知和村镇社区使用者生态感知两个角度对分类因子进行再筛选,根据调研访谈对分类因子进行补充,确定被分类对象集合,最后通过归纳的方法依据“分类因子—感知载体—生态感知”的逻辑关系,确立基于生态感知的村镇社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
彭恺, 赵红佳
2022, 40(7):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摘要: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本文在分析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面临内生动力发展不足、村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景区依托型乡村的内生自发式阶段与外部介入式阶段的行动者网络进行转译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变化,景区依托型乡村的社会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相应地引起社会空间的变化,两者存在高度协同性。在辨识该规律的基础上,为有效促进该类村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乡村内生培育与景村共建协同的策略。将异质网络结构的行动者进行转译与重构,充分挖掘及优化景村整体系统的资源价值,以期为此类村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调查者说
中国传统村落调研——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村
蒲娇
2022, 40(7): 中插页-中插页.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1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区中心的活力营造探究——以广州市吕田镇滨河广场建设为例
谢凌峰, 周游, 孟悦, 吴泽涛
2022, 40(7): 63-7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0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区中心的公共空间作为引领乡村建设的示范与村民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在专业研究和建设投入上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北部,其镇区中心的滨河广场建设从解决交通和环境等现实问题出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域性设计策略分为三方面:适应自然环境,改善提升镇区中心整体风貌;满足社会需求,解决交通不便和交往场所不足等问题;彰显历史文化,挖掘吕田四千年历史与地域美食文化,提升居民情感归属。项目建成后展开使用后评价,包括人群分布与使用频次的量化研究,以及调研访谈等定性研究,将设计初衷与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比较,考察地域性设计策略对镇区中心活力营造的效用,研究成因与启示。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控到使用后评价的全过程研究,为镇区中心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了真实样本和建设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为例
于敬, 杨俊峰
2022, 40(7): 73-8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2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序幕,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同时,国家提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保障乡村振兴和开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面对广大的农业地区、众多的农业人口、复杂的现状问题,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成为永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永年区村庄规划编制的实践,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直面村庄规划的困境,分析村庄发展的切实需求,着重对村庄规划的技术方法和编制内容进行探索,对提高村庄规划实用性提出建议。
生态文明视角下地域功能分区与传导——以石首市为例
贾依晨, 陈慧媛, 韩丹敏
2022, 40(7): 84-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3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不同功能的用地配置将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效益,探索国土空间最佳组织方案以优化地域功能分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基于“双评价”模型分析,引入多要素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以农业和生态空间为强约束要素、发展空间为主导性要素、可承载性为限制性要素的地域功能优化分区体系,并探索了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机制。
文化保护与传承
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保护及利用关键技术探索——以闽江流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为例
姜红, 陈凯芳, 罗兴与
2022, 40(7): 94-10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4 
摘要:
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之外,大量具有空间特色的连片村镇地区是历史文脉、空间变迁的重要载体。在目前各类规划编制及管控体系中,尚缺乏对此类村镇地区保护和改造的有效导控方法,需要研究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的保护及利用关键技术。本研究以我国东南片区特色村镇的典型地区—闽江流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为例,采取空间基因识别、评价、保护和利用方法,对特色村镇地区开展多空间尺度、多要素类别、全历史时期动态的聚落时空分析,识别并提取地域性营造及聚落形成的关键空间基因;从空间基因特征识别和时代发展适应性评价的两个维度入手,对传统空间基因进行转译再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在地性规划技术导控体系,为我国其他区域特色村镇空间基因保护及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法。
空间句法视角下梅城古镇空间形态认知与优化研究
陈鹏, 朱铨
2022, 40(7): 103-1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5 
摘要:
古镇是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环境的历史沉积,具有独特的空间内在特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镇的空间形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认知意象理论,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古镇的空间形态与使用者的空间认知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百度热力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梅城古镇的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高,部分公共空间活力不足;(2)梅城古镇的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基本保持一致性,呈正相关;(3)古镇的空间意向元素认知程度较高;(4)人群的空间认知程度与其活动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海南岛黎族传统建筑文化基因传承与启示
王振恺, 许先升
2022, 40(7):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6 
摘要:
文章针对海南岛黎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民族传统建筑,比照生物学基因遗传引入建筑文化基因表达原理。通过分析海南岛黎族传统建筑的演变,探究并发掘贯穿在其中的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机制(文化基因的内化、涵化及外化),探析不同的建筑文化基因组与传统建筑在选址布局、构造空间、装饰等方面表达的关联性。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黎族传统建筑的形成演变,审视传统建筑面临的问题;从仿生物基因学的角度提出对传统建筑未来的展望,以期能对今后海南岛黎族传统建筑的研究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行业资讯
国家部委动态
2022, 40(7): 120-12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