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乡村产业遗存适应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山东乡村为例

刘长安 张猛 周忠凯 刁小明

刘长安, 张猛, 周忠凯, 刁小明. 乡村产业遗存适应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山东乡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11): 13-2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引用本文: 刘长安, 张猛, 周忠凯, 刁小明. 乡村产业遗存适应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山东乡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11): 13-2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LIU Chang'an, ZHANG Meng, ZHOU Zhongkai, DIAO Xiaoming. Research on the Adaptive Reuse Strategy of Rural Industrial Heritage: Taking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as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11): 13-2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Citation: LIU Chang'an, ZHANG Meng, ZHOU Zhongkai, DIAO Xiaoming. Research on the Adaptive Reuse Strategy of Rural Industrial Heritage: Taking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as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11): 13-2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乡村产业遗存适应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山东乡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1.0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源代谢视角下生态乡村的空间建构机理与策略研究”(编号:20YJCZH25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资源代谢理念的山东乡村人居空间优化机制和建构模式研究”(编号:ZR202211050008);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项目(编号:SDYAL202215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长安,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张猛,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忠凯,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刁小明,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分院建筑专业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通讯作者:

    刁小明,271073763@qq.com。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the Adaptive Reuse Strategy of Rural Industrial Heritage: Taking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as Example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深化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产业遗存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见证和人居空间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适应性再利用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乡村产业遗存的概念内涵和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对山东地区典型乡村产业遗存空间的深入调研,总结其空间布局、功能形制、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特征,梳理和解析国内外代表性的乡村产业遗存更新设计实践案例,从功能业态转型、空间更新、结构优化、组织运行4个方面,总结适用于山东乡村产业遗存的改造再利用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空间可持续营建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2-10-27].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 魏广君. 中国乡村规划浪潮——特征、困境和思考[J]. 国际城市规划,2022,37(5):131-137.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9.
    [4] 杨佳锟,赵潇欣.城市边缘区老旧工业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江南水泥厂附属社区更新为例[J]. 南方建筑,2022(7):55-64.
    [5] 俞孔坚, 方琬丽. 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 建筑学报,2006(8):12-15.
    [6] 周端明. 中国乡村工业"消失"之谜[J]. 经济体制改革, 2011(3):154-158.
    [7] TICCIH. 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Z],2003.
    [8] 王慧, 韩福文. 我国农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利用[J]. 经济问题探索,2011(7):85-89.
    [9] 王竹, 项越, 吴盈颖. 共识、困境与策略——长三角地区低碳乡村营建探索[J]. 新建筑,2016(4):33-39.
    [10] 徐小东, 张炜, 鲍莉,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适应性设计与实践探索——以连云港班庄镇前集村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6):101-107.
    [11] 向刚. 乡村产业建筑遗存的再利用策略研究[D]. 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9.
    [12] 颜公平. 对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14(2):60-69.
    [13] 王竹, 徐丹华, 钱振澜, 等. 乡村产业与空间的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以遂昌县上下坪村为例[J]. 南方建筑,2019(1):100-106.
    [14] 崔愷, 郭海鞍, 张笛, 等.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乡祝家甸村砖厂改造[J]. 小城镇建设,2017,35(10):58-59.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17.10.016.
    [15] 张群, 成辉, 梁锐, 等. 乡村建筑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新建筑,2015(1):28-31.
    [16] 何崴. 相、断、变、合——王家疃村拾贰间美学堂和白石酒吧变形记[J]. 建筑技艺,2019(3):41-49.
    [17] 张鹰. 基于自愈合体系框架的福建乡村既有居住环境改善策略[J]. 建筑学报,2010(3):90-95.
    [18] 刘政和. 苏南乡村旧产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20.
    [19] 设计时讯.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拒绝"推倒重来"[EB/OL]. (2020-08-28)[2022-10-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41370945580414&wfr=spider&for=pc.
    [20] 姚萌, 李海清. 乡土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种途径——闲置国有粮库改造为流行性传染病集中隔离点的可能与可行[J]. 新建筑,2021(6):101-105.
    [21] 何崴, 陈龙. 当好一个乡村建筑师——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解读[J]. 建筑学报,2015(9):18-23.
    [22] 余侃华, 祁姗, 龚健. 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乡村产业振兴及空间规划协同路径探新[J]. 生态经济,2019,35(3):224-2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0-27
  • 刊出日期:  2023-11-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