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国祥. 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J]. 中国合作经济,2017(10):19-20. |
[2]
|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73(4):637-650. |
[3]
|
龙花楼, 屠爽爽. 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581-590. |
[4]
|
张京祥, 申明锐, 赵晨. 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 国际城市规划,2014,29(5):1-7. |
[5]
|
龙花楼, 李婷婷, 邹健. 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J]. 经济地理,2011,31(12):2080-2085. |
[6]
|
王艳飞, 刘彦随, 李玉恒. 乡村转型发展格局与驱动机制的区域性分析[J]. 经济地理,2016,36(5):135-142. |
[7]
|
龙花楼, 屠爽爽. 论乡村重构[J]. 地理学报,2017,72(4):563-576. |
[8]
|
曹智, 李裕瑞, 陈玉福.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 地理学报,2019,74(12):2560-2571. |
[9]
|
朱霞, 周阳月, 单卓然. 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的策略及路径——基于乡村主体性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8):38-45,72. |
[10]
|
张富刚, 刘彦随.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 地理学报,2008,63(2):115-122. |
[11]
|
乔晶, 耿虹.CAS理论视角下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的类型识别——以武汉市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19(5):1-7. |
[12]
|
杨园园, 臧玉珠, 李进涛. 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J]. 地理研究,2019,38(3):684-698. |
[13]
|
张京祥, 陈浩. 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 城市规划,2014,38(11):9-15. |
[14]
|
林坚, 刘松雪, 刘诗毅. 区域-要素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6):1-7. |
[15]
|
罗小龙,许骁."十三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与规划应对[J]. 城市规划,2015,39(3):15-23. |
[16]
|
曾鹏, 朱柳慧, 蔡良娃. 基于三生空间网络的京津冀地区镇域乡村振兴路径[J]. 规划师,2019,35(15):60-66. |
[17]
|
左为, 唐燕, 陈冰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逻辑关系思辨[J]. 规划师,2019,35(13):5-13. |
[18]
|
贺雪峰.南北中国: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差异[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20-22. |
[19]
|
张艳娥. 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J]. 农村经济,2010(1):14-19. |
[20]
|
本刊编辑部."城市精细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笔谈会[J]. 城市规划学刊,2020(2):1-12. |
[21]
|
杨伟民. 必须重视城市空间发展与治理[N]. 中国城市报, 2019-08-12(16). |
[22]
|
杨保军, 陈鹏, 董珂, 等.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 城市规划学刊,2019(4):16-23. |
[23]
|
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城市规划, 2008,32(4):9-21. |
[24]
|
梁鹤年."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式与价值取向[J]. 中国土地,2019(5):4-7. |
[25]
|
张英男, 龙花楼, 马历, 等.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 地理研究,2019,38(3):578-594. |
[26]
|
孟鹏, 王庆日, 郎海鸥, 等. 空间治理现代化下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导向——基于国土空间治理重点问题系列研讨的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1):8-14. |
[27]
|
王洪波, 汤怀志, 郧文聚. 基于三生融合视角的城市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发展,2019,19(4):50-53. |
[28]
|
龙花楼.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 2013,68(8):1019-1028. |
[29]
|
吴燕.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考[J]. 城乡规划, 2019(1):11-20. |
[30]
|
李玉恒, 阎佳玉, 刘彦随. 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J]. 地理学报,2019,74(10):2001-2010. |
[31]
|
辛璄怡,于水.主体多元、权力交织与乡村适应性治理[J]. 求实,2020(2):90-99,112. |
[32]
|
杨婷."共同缔造"思路下村庄振兴路径探索——以武汉市巴山寨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4):11-18.doi:10.3969/j.issn. 1009-1483.2020.04.003. |
[33]
|
许景权. 基于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对我国空间治理变革的认识与思考[J]. 城乡规划,2018(5):14-20. |
[34]
|
黄建红. 三维框架: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J]. 行政论坛,2018,25(3):6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