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价值评价与风貌管控的探索创新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Value and Scenic Feature Management
-
摘要:
自2012年开展传统村落调查至2023年,我国已公布6批共8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何认识和识别具备复杂属性的传统村落的价值,是保障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本期专题论文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传统村落保护适宜性技术和活态利用策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环境风貌控制研究”( 2020YFC1522301)的部分研究成果呈现,集中于传统村落的价值认知、要素系统、环境风貌等相关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课题研究以“人地互动关系”作为传统村落价值和价值要素形成与演化的基本原理,基于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域性、技艺的乡土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建立符合传统村落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多层面、多维度的价值认知、要素构成体系和环境风貌系统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指导活态演进中的中国传统村落的价值保护和传承。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套传统村落价值原型体系、价值要素体系、风貌构成体系的新理论,以及传统村落价值权重评价、要素功能导向、风貌特色导向的保护技术新方法。
专题论文围绕“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环境风貌控制研究”课题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价值原型体系、价值要素系统和评估方法、环境风貌构成体系三大板块进行理论探讨,结合示范案例实践研究展开讨论。其中,价值原型体系方面,在梳理传统村落的“环境适应、乡土营建、社会组织、交流影响、文化习俗”五大传统面貌的基础上,提炼出“环境适应与资源利用模式”“地域内乡土建造体系技术特征”“村落社会组织关系的聚落结构”“区域间交流影响的历史见证”“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五个价值原型,并通过广泛分布于我国不同地理文化区内的典型村落案例对其原理的普适性与地域差异性进行验证。价值要素系统和评估方法方面,研究构建了环境与资源、建筑与空间、生活与文化的三大类价值要素体系,包含了10个亚类、 25个基本类的要素编码系统,明确价值原型的具体作用对象。同时,研究传统村落价值要素保存状况的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措施。环境风貌构成体系方面,研究构建了宏观层面的“空间结构”“视域关联”,中观层面的“形态边界”“组群关系”,微观层面的“营建特点”五大类环境风貌构成特征类型。
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等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在现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的需求下,本期专题期望能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为目标的传统村落价值传承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依据,为我国传统村落的科学演进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